2.传播马列主义
黑夜有了路灯,行人就有了方向;行人有了方向,生命就有了模样。1920年,吉安省立第七师范学校的学生陈伯华参加了“江西革命三杰”袁玉冰、赵醒侬、方志敏发起组织的以马列主义思想武器改造江西为宗旨的“改造社”成立大会,并成为改造社社员。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全国各学校的学生也接受到了马列主义思想。当年8 月,吉安省立第七师范学校校长尹士珍不仅拒绝学生提出的组织“学生自治会”和订购进步书刊的要求,并以“煽动闹事”为罪名,开除了王礼锡、贺其燊等进步学生,全校学生群情激愤,怒不可遏,爆发了罢课斗争,要求撤换校长尹士珍。当年9 月,罢课学生人数增加到500余人,谢玉衡、尹小兰和他的同学们积极参加了罢课斗争。1922 年3 月,谢玉衡和同学们继续打着横幅罢课,要求立即撤换尹士珍。学生们的罢课斗争声势浩大,迫使省教育当局撤换了尹士珍,并由李松风继任校长的职务。学生们的罢课斗争取得胜利。
1923年,最早在吉安学生中传播马列主义的上海大学生、共产党员罗石冰,在学校设立《新江西》杂志(由“改造社”创办)“吉安分售处”,并经销南昌“文化书社”、上海“群众书社”、武汉“长江书社”等书店发行的宣传马列主义的书刊。校长李松风和训育主任刘一峰思想开朗,倾向进步,对学生销售进步书刊、宣传马列主义表示默许。罗石冰利用这个有利条件,帮助学校培养了一批传播马列主义的先进青年,其中就包括15岁的谢玉衡、尹小兰和宋大勋、郭化非、张一道、张世瞻、谌光重、薛佐唐、李精一、梁明哲、梁一清等,使当时大批马列主义书刊,如《马克思全书》《列宁全书》《共产党宣言》《唯物史观》《共产主义 ABC》《向导》《先驱》《中国青年》等得以在校内合法传播。当时,学校还开辟了马列主义书刊陈列室,谢玉衡、尹小兰和学生们不仅自发当起了讲解员,还向校内外参加者宣讲马列主义,并号召同学们积极参加宣传、传播。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会议确定了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政策和策略,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共同进行和发展国民革命运动,为国共合作的建立和大革命的到来,做思想上、理论上和策略上的准备。
党的三大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孙中山先生对国民党进行了改组,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召开了国共合作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全国掀起了声势浩大、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群众运动,胜利地开始了北伐战争(1926年—1927年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合作进行的反对北洋军阀的战争),促进了中国革命的高涨。
北伐战争开始之前的1921年,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的领导者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等人,多次到安源出入总平巷,到井下考察与宣传马克思主义,并先后在安源成立了中国社会主义最早的共青团组织——安源儿童团(又称安源劳动童子军),安源儿童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少年儿童团体,是中国少年先锋队的前身。受其影响,吉安各学校也先后成立了团组织。当时,学校的团组织不断向校长李松风灌输新思想,促使其向左转化。
受到进步学生的影响,李松风对学校管理采取了民主的态度,对学生的革命思想和行动给予同情和帮助,并提出了“顺应潮流、唤醒青年、为国为民”的办学原则和“奋斗学习、为国为民”的校训,同时,学校改用美国学制,招收小学毕业生,学制为六年。这些新的办学思想的提出,吸引了出身贫寒、家庭困难的学生纷纷前来就读,他们进校后就把自己的命运和革命理想联系在一起,积极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宣传马列主义,使学校成为当时的革命中心。
1924年2月,南昌团地委秘书曾宏毅(吉安万安人)利用寒假回家乡吉安的机会,在学校建立团组织,发展学生入团,谢玉衡、尹小兰等一批进步学生积极加入了团组织。同年,成立了以研究和宣传马列主义为宗旨的“吉安青年学会”(后改为“江西青年学会吉安分会”),创办了刊物《吉光》。同时,永丰县的宋大勋与阳明中学的袁振亚等人在永丰设立了“青年书报社”和“永丰旅吉学界假期平民夜校”。学生聂作汉、刘兴汉分别在永丰和万安创办了刊物《平民》和《前进》。当年5 月,临时团支部正式改名为团吉安特别支部,由宋大勋任书记、张一道任组织委员、刘承休任宣传委员,谢玉衡、尹小兰积极参与团组织的各种宣传活动,广泛发展进步学生加入团组织。
1924年夏天,团组织积极筹建国民党吉安总支部,并要求团员一律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在国民党内团结教育进步分子,批判和抵制右派势力,使团组织成为革命左派占优势的统一战线组织。
1925 年,团组织的部分骨干宋大勋、郭化非、刘承休等先后由中共南昌支部吸收入党。同年3 月,学生们举行悼念孙中山的活动,宣讲国共合作理论。5月30日,上海发生“五·卅”惨案后,谢玉衡、尹小兰和吉安团组织的青年团员根据党的指示,积极推动青年学生与工农相结合,发动和组织工人参加反帝爱国运动。6月7日,团特支以吉安学联名义在学校召集会议,成立了“驻会沪案特别干事部”和七师“沪案后援会”,并发动工人、学生和市民2000多人在学校门口举行集会,梁一清、谢玉衡、尹小兰等在大会上愤怒控诉日本帝国主义屠杀上海工人的血腥罪行,会后上街游行示威,开展全市罢工、罢课、罢市斗争。
学校“沪案后援会”不仅组织了街头宣传队、演出了《小百姓》《虎去狼来》《太阳没了》和《双十梦》等文明戏,还单独出版了《沪案后援会会刊》。当年7月,校长李松风和学生刘承休出席江西省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并分别当选为省党部候补执行委员和监察委员。9月22日 ,吉安总工会成立,学校学生郭化非担任总工会委员长。团特支书记宋大勋通过上海大学生刘九峰与上海党组织取得联系,组织了以李松风为首的20多人的江浙教育参观团,赴江浙一带参观,并在上海大学聆听了蔡和森讲授马克思主义的课程。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1925年11月16日 ,宋大勋在江浙参观教育回家途中不幸病逝,之后,郭化非接任团特别支部书记。同年冬天,在团员学生李精一、谢玉衡等人的积极推动下,分别在七师、阳中、吉中创办了三所“平民夜校”,共有学员 250多人,使马克思主义在群众中迅速传播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