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在贫困中苦苦挣扎
1.文峰古塔的故事
在如诗如画的赣西大地上,有一方“五山一水三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神奇土地。这方土地东邻湾里、新建,南接高安,西南与奉新相连,西北与靖安交壤,东北与永修毗邻。千百年来,因为这里“安泰义德,地安人义”,而被人们誉称为“安义”。
安义,不仅“安泰义德,地安人义”,山清水秀,风光如画,而且人杰地灵,文物古迹众多;安义还是“江右商邦”的发源地。安义有一条碧水如蓝、缓缓穿县城而过的母亲河——潦河。
美丽的潦河既养育了两岸一代代勤劳朴素、敢想、敢闯、敢干的安义人,也曾因生态环境失衡、阴晴失调咆哮过、撒野过,给沿岸而居的安义人民带来过摧毁河堤、淹没村庄、淹没庄稼的灾荒。尽管如此,潦河仍然是无数在外安义游子魂牵梦萦的故乡河、母亲河。安义打工诗人刘放的现代诗《故乡的那条河》,表达的就是一批批身在他乡异地打拼创业的安义人,对故乡那块神奇土地的深深眷恋——
故乡的那条河
从遥远的山涧走来
滋润了我淘气的童年
珍藏了我青春的爱恋
故乡的那条河
从心中流过
浇灌着我干渴的心田
哺育着我生命的树根
故乡的那条河
弯曲而蜿蜒
渡口泊着古老的木船
船上驾着艄公的桨片
故乡的那条河
水急而滩险
岸边的芦苇绿得如帘
帘上的白鹭雪花点点
故乡的那条河
几十年不见
河水清澈如练
贝壳仍然露着笑脸
故乡的那条河
梦中又相见
河畔的萤火绕着秋千
河底的星星伴着文峰塔眠
故乡的那条河
伴我到天边
春天掬着水儿品甘甜
夏天对着塔影整容颜……
是啊,《故乡的那条河》中的文峰古塔,多像一位婀娜的少女亭亭玉立在悠悠潦河之畔,忠诚地守护着安义的平安,聆听着河水的吟唱,铭记着安义的过往,见证着安义的兴衰。这座始建于明朝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的文峰古塔,不仅是安义人文历史的象征,而且历经三百多年的风雨沧桑,她有时婀娜多姿,有时骨感纤弱,让历朝历代的安义官员沉思、警醒……
据安义县志记载,文峰古塔最早的时候由吏部郎中徐大相倡议动工兴建,可建到五级的时候,因为款尽粮穷而停工。直到清朝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安义知县宫大鹏一方面为了了却徐大相的心愿,一方面为造福安义人民,续建了七级六棱砖塔。因为塔形如笔,沐风而立,谓之“文风”,几经思索,最后取其谐音,命名为“文峰塔”。
穿安义县城与鼎湖老街而过的潦河,在明朝时期因为大明皇帝朱元璋曾驻兵于义沧(义基)潦河水域,又被称为龙河,因而,文峰塔又被称为龙文塔。当年,安义县城的潦河段因为没有建桥,只能依靠船只从码头渡到河对岸的鼎湖去,因此,安义县城也被称为“龙津”。那时,“龙津”最繁华的街道就是后来有了“板溪桥”的“板溪街”了。
清同治十年的《安义县志》记载,明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正月,在全国各地经商的安义乡绅名豪,回到家乡,聚集在安义县城潦河之滨观天测地,说古道今,谈论风水,断定安义县城南门左侧空缺,谓之“青龙”地势,缺乏高昂之气;加之潦河汇流东去,“下关”极为松懈,安义要繁荣昌盛,唯有设坛立塔,方能补足这种“地缺”。于是,著名的谏臣徐大相联合安义乡绅徐昆季、刘乘烈、禾仁化、周应弦和万年甲等人倡议奔走,县令辗禾更是顺从民意,带头募捐,邑人百里呼应,众志成城,募款建塔。
崇祯三年的秋天,古塔开始动工修建,历时约一年,建成了一座五级高的塔楼,由于资金耗尽,无钱再修,只好暂时封顶竣工,取名为龙文塔。
清朝雍正十三年(公元1734年),安义知县宫大棚发现塔身残败,瓦砾成墟,便回到衙内倡议修葺,并率先捐款。安义县的老百姓也不负恩情,积极响应,在龙文塔址上弃旧立新,历时三年,续建成了一座七级六楼的宝塔。宝塔建成后风貌依旧,并改名为“文峰塔”,意在培植文风、帮教礼仪、复兴文化、造就人才。
清朝顺治年间,有个法号“如一”的和尚募资在塔身西北面创立了“龙文寺”。康熙七年,“龙文寺”前建立了“百岁坊”,后来又立了“去思亭”。 “去思亭”建立后,凡是到安义上任的官吏均会涉足亭内,集目凝思,总结前任治县执政的得失,思索未来如何进取;离任时大都会伫立厅前,思过以往,或斟字酌句,或拟诗撰联,感慨至极,缓步离去。
如今,文峰古塔历经百年风霜,阅尽安义沧桑,虽然没有倒塌,但也经过几次修复。1978年安义县委、县政府曾经拨出专款重修,1989年安义人民自发捐款,首次拓建塔基,打造花岗岩六棱形石墩,紧贴在塔身两边的菱形护塔石台棱边对角,并且在旁边设有一米高的护栏石柱条。进塔门设有两面三级台阶,一级石台棱边对角直径长4.85米,离地面水平高度5.65米,周边设有宽1.5米的台阶,东西两面相互对称。1998年、2002年,南昌市人民政府也两次拨款对塔身进行修补。1985年,文峰塔被列为安义县级重点保护单位,1986年被列为市级保护单位,2004年申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目的是为“为官清廉,造福百姓”树立一面历史的“镜子”。
除了上述记载,关于文峰古塔,安义民间还流传着无数神奇的传说。相传古时在龙江碧浪中,盘踞着一只千年修炼成妖的乌鱼精,时常兴风作浪,冲垮河堤,淹没庄稼,吞噬村落,把人间弄得鸡犬不宁,哀鸣不断。
一天,有位神仙托梦给安义官吏,要他造塔镇妖,拯救众生。官吏梦醒愁眉不展,十分焦虑,他虽然在安义为官多年,可一心为民,两袖清风,囊中羞涩,造塔镇妖谈何容易?为了圆梦,他辞官为道,云游四方,立志募得资金用来造塔,遗憾的是,奔波途中,积劳成疾,咯血而死。临终的时候,他留下悲叹:“辜负天命事小,有负众望事大。官场多年,报答故土寸功未立,将亡人抱憾而去。”
关于文峰塔的来历,安义民间还有另一种说法。传说在五百多年前的一个秋夜,熟睡中的安义县令突来奇梦,只见龙江上空乌云翻滚,飞沙走石,一只水怪面目狰狞,腾浪而起,血盆大口不断吞食生灵。瞬间,张牙舞爪朝他扑来,县令惊吓得冷汗淋漓,手脚发麻。危难时刻,东方出现了一道彩虹,霞光满天,一条金龙吞云吐雾,从天而降。瞬时,水怪消失,风平浪静。这时,一位白发老翁走近县令说,此处乃是贵相之地,日后城池必旺。你为官清廉,造福于民,须在城东关造塔七级。说完,老翁飘然而去。县令得此梦境不负仙托,担当作为,励精图治,立誓造塔为民,只是后来连年战乱,夙愿终未了却。
尽管在民间流传的这两个故事当中,那些想要建塔为民的人都未能如愿,但这座古塔终归还是建造起来了。虽然几度修葺,但是至今依然屹立。
如今的文峰塔更是俏丽多姿,她的东面是叠翠的西山,南面为奔腾的潦河,西面是车水马龙的安义大桥,北面依着安义县城。登上文峰古塔极目眺望,安义县美丽的景色尽收眼底:葱郁的树木丛中点缀着各色琉璃瓦屋顶,南面的潦河在太阳的照耀下波光粼粼,就像一条挥舞的彩带依城而过,远处的群山层峦叠嶂,似万马奔腾……
安义县级重点保护单位“魁星阁”“憨亭”与文峰古塔三角相连,相互辉映,巍峨景象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文峰古塔上的霓虹灯勾勒出塔的全貌,就像一位美丽多姿的靓丽少女亭亭玉立在潦河岸边,诉说着安义的历史变迁,传唱着安义人的荣辱兴衰,展示着安义人的孜孜以求,书写着对安义人对故乡的深深恋情……
2022年11月17日 星期四18:28:38 头条文学 有偿投稿
开云体育娱乐ac米兰赞助商
2024-06-27 16:59:00
【审核人:滴墨成伤】
开云体育娱乐ac米兰赞助商彩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开云体育娱乐ac米兰赞助商老虎机
文档为docx格式本文标题: 开云体育娱乐ac米兰赞助商
本文链接:http://amjscdcgw.sbs/showinfo-130-195549-0.html
开云平台
开云体育娱乐ac米兰赞助商官方入口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开云平台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开云体育娱乐ac米兰赞助商体育真人
- 【刘行宾】发布的其他文章:
- 开云体育娱乐ac米兰赞助商08-12
- 开云体育娱乐ac米兰赞助商06-27
- 情变的代价(言情小说)03-07
- 我喜欢秋天09-11
- 歌唱死亡(外二首)07-26
- “衔接喂养”专家劳富文直播带货“咬咬乐”06-18
- 春游浙江话西湖03-31
- 峥嵘 岁月03-22
- 峥嵘 岁月(第二节)03-22
- 峥嵘 岁月(三)03-22
开云体育娱乐ac米兰赞助商
- 开云体育娱乐ac米兰赞助商06-27
- 虚惊一场06-20
- 沉语落言10-04
- 让今生的眼窝跌落眼泪[短章]06-30
- 一段往事04-14
- 端俫“猴子”03-20
- “耗子”02-24
- 赖床的妻子12-01
- “贤内助”11-26
- 大建波出宫11-24
开云平台注册开户
- 道是无情却有情06-04
- 你为何设置了空间访问权限04-02
- 累了,也曾哭过04-02
- 相若,往昔如翩然04-03
- 流浪是对另一种生活的执着04-03
- 眼泪04-03
- 海泪04-02
- 肆月贰日零点04-03
- 【百度】,你永远就不懂草根的伤04-22
- 有你的幸福04-01
开云平台注册网站
- 张梅:暗香涌动(短篇小说)03-31
- 村妇杨柳的那点事儿(短篇小说)11-08
- 大建波出宫11-24
- 李副校长的调虎离山之计11-26
- “贤内助”11-26
- 借种(邓潇泓)02-10
- 端俫“猴子”03-20
- 屠夫老乐04-23
- 王和尚的女人05-08
- 吴金光其人其亊05-07
开云体育娱乐ac米兰赞助商官方入口
公司文化|公司概况|招聘信息| 联系我们| 手机阅读合作| 广告招商
客服1 招商合作
义乌开云平台有限公司 杭州众书文化 杭州星越影视文化 版权所有,原创文学,优秀小说等在线文学阅读网站,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本站内容。
本站所作品由作者原创投稿、评论及开云平台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开云平台无关,如有侵权联系我们便于删除。
ICP证:青ICP备42776155号-1 |网络文化许可证:|浙网文(2020)3420-1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