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人生此山,山亦传此名。”北宋王安石的这两句诗是为小昆山而写。还有元代凌岩:“九峰西峙比昆仑,晋代将军墓尚存。今日扪萝登绝顶,桑丘麦垄自村村。”
我问小昆山的朋友,小昆山这个名字是否与古代诗词有关,他们都微微一笑,摇头摆手,很谦虚地回答:“不是啦。”他们说,小昆山为九峰之末,本地出了陆机、陆云两位先贤,玉出昆冈,才有了小昆山这充满诗意的美名。
但我固执地认为,小昆山就是从古人的诗句中走出来的。
登小昆山,山上遍吹汉晋之风,我就疑心自己踏进了一个古老的时代。九峰寺、二陆草堂、读书台、夕阳在山、婉娈草堂……扑面而来。徜徉小昆山大地,荡湾村,汤村庙、姚家圈、鹤溪街、清河街……这一个个古色古香的地名,哪一个不带着古诗词的意境?当现代人为传统地名急剧消失而痛心疾首时,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挟着古典诗词的韵律,穿越千百年的时光,鲜灵灵地存活在生动的现实当中。
小昆山的诗意,写在丰饶的每一寸土地上。
明代董其昌诗中写到“九点芙蓉坠淼茫,平川如掌揽秋光。”紧傍秦皇走马塘,秋光无限。田野上成熟的稻谷,泛着金光,稻浪滚滚。静谧的小村庄,粉墙黛瓦,明朗素雅。大红的对联透着喜气,一畦畦青菜鲜翠欲滴。体态丰满的鸡妈妈带着一群小鸡在菜地里觅食,高傲的白鹅嘎嘎地叫着,优雅地踱着方步,像位绅士,小花狗在秋阳下眯着眼,慵懒地打盹。清澈的华田泾潺潺地流着,不时有渔船驶过,几只鸭子浮游水中,不时扎到水中觅食,水面泛起一圈圈涟漪。满目都是茂密的树木,树木吮吸着大地的乳汁,郁郁葱葱,枝叶扶疏,竹林边,成群的笋争先恐后地从土里探出头来。古泖湖,唐泖塔,福田寺,走马塘……几近消失的田园风光,如同被时光遗忘的世外桃源。岁月静好,现世安泰,小昆山人的生活,像村边的泖河一样悠悠地流淌。
“昔贤同逝水,今我登此山。”小昆山上那棵老树令人为之一振。印象中,银杏树很孤单,很清高,最适合与深山寺庙为伴。那是一棵古银杏,树干粗大,树身黝黑铁青峥嵘沧桑。这棵银杏偎依在九峰寺旁,它太老了,也许几百岁,也许上千岁,主干上有深深的裂纹,但它依然挺立,依然枝繁叶茂,依然浓荫覆地。银杏站在那里,静听九峰禅寺的钟鼓梵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风吹雨打,电闪雷鸣,银杏就站成了一部历史,即便倒下了,仍然顽强地活着,有了这样一颗古银杏,九峰寺历史不言而喻。
银杏树下,一位年轻的姑娘坐在长条石凳上,面前支起了画板,是位视觉艺术学院的学生,正在写生。姑娘手持画笔,头颈微抬,沉浸在迷人的景色中。一条鲜艳的红色纱巾格外醒目,自然披落的秀发遮住了她的面庞,然而她的侧影,仍然显出婀娜的身姿,山风雾岚中,宛如一幅美丽的剪影。年轻与古老,鲜红与翠绿,对比如此强烈,相处又如此和谐。时光仿佛在这里静止,一瞬间,我竟有了莫名的感动。
翠峰竞秀,泖水长流。流连在小昆山的大地上,仿佛在一幅水墨画中行走。华田泾,梦一样的名字,诗一样的小河,河水温柔地从秦皇驰道上流过,轻轻地拍打河岸,绿树成荫,白鹭翔聚,西部渔村,浩淼的水波银光闪闪,开满野花的乡间绿道曲径通幽……
小昆山人爱美,他们致力于建设秀美乡村。秀美者,美丽而美好。有内涵、有品质的美才是真正的美。聪明的小昆山人,在“秀美”二字上做足了文章。田山歌、小青班、打莲湘、荡湖船……这一颗颗散落在小昆山乡野的文化明珠,被逐渐擦亮,串联起来。田歌声声,丝竹不断,必将成为美丽乡村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小昆山在走向富庶,而山水依旧美丽如诗。
“玉人生此山,山亦传此名。”我固执地认为,古人的诗句就是为今天的小昆山而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