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末,智襄子为政于晋,与韩康子,魏桓子在蓝台饮宴,智襄子戏弄康子,侮辱其家相段规。智国听说后就告诫智襄子:“主不备难,难必至矣!”智襄子说:“难将由我,我不为难,谁敢兴之!”意思是,我是老大,只有我削别人的份儿,哪有别人敢来动我。智国再劝:“夫君子能勤小物,故无大患。终是弗听。后来,狂妄自大的智襄子先后索地于韩、魏,韩康子、魏桓子都用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之策,最终韩、赵、魏三家联合分晋,智襄子被杀,只有一个有先见之明的智果外辅,得以幸免。其他智家族人尽灭。
曾经韩信与刘邦闲谈,刘邦问韩信:你看,我能带多少兵?韩信说:顶多十万!刘邦说:那你呢?韩信说:多多益善!尽管随后的对话中韩信拍了个马屁,恭维刘邦是带将的,但是可以想见刘邦那份不安与堵心。后来,天下大定后,吕后便与萧何密谋除掉了刘邦的心病——韩信。
三国时诸葛亮在东吴的哥哥诸葛谨有个少负才名的儿子,名诸葛恪。在诸葛恪年少因天资聪慧,善于应对备受孙权等褒奖时,他的父亲曾言,将来使家族灭门的必是此儿!后来,孙权临终托孤于诸葛恪,诸葛恪与孙峻争权,孙峻与幼主孙亮设下宴席欲除掉他,亲信都劝他别去,可是狂傲自信的他不听劝告,结果血溅当堂,在东吴的诸葛家九族尽灭!
三国时有个让梨的孩子叫孔融,小时有人就预言: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后来确实不佳,做了个北海太守,却因眼眶子太大,又管不住自己的狂傲之嘴,开罪于曹操,家族连幼子都做了倾巢下的覆卵。与之交好的还有个年轻的狂人,叫祢衡,曹操爱才,本想用他,可他却目中无人,居然在曹操宴席上玩裸奔,露丑秽,曹操不堪其辱,杀他又怕寒了士人之心,于是把他派去出使刘表,结果他狂态不改,在那里被杀。
杜甫的爷爷杜审言,工书法,工诗文,人谓“五律之父”,可是此人的狂狷也是非同一般,曾扬言:只有屈原宋玉之才堪与之为伍,王羲之见之也需俯首称臣。后因狂傲得罪当朝司马,被其罗织罪名下狱,杜甫伯父杜并当时年仅13岁,舍身刺仇,轰动当朝,救了杜审言一命。
苏格拉底曾主张:美德即知识。无论一个人有多深的学问,有多大的才气,做多大的事情,或已经建立了多大的功劳,都要明白收敛自己,看看历史上恃才傲物而死于非命的祢衡、孔融,再看看那些功高震主的不可胜数的人物,对比一下才高德厚历事三朝的张廷玉父子宰相,你会发现凡不知收敛锋芒者,或怀才不遇或功成身败,徒留叹息无数!
试看大自然中,阔叶的树木早凋,尖针细叶的松柏常青。百姓言:天欲使其亡,必先使其狂。人一狂就会说话做事失当,人一狂就会离谨慎日远,离危险日近,人一狂就会气骄势烈,惹人怨妒。是以生之徒,狂气不可生,傲气不能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