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籍青年作家徐金云的长篇历史小说《末代皇妃•文绣传》自同步微刊连载后,引起了众多读者的强烈反响。近日又将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公开出版,并将在全国各大书店上架销售,淘宝、京东、亚马逊等网站热销。
《末代皇妃•文绣传》讲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敢跟皇帝对薄公堂并成功离婚的末代皇妃额尔德特文绣的悲喜人生。文绣是个谜一般的奇女子,她做为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帝王溥仪的淑妃,气节刚烈,才情卓然。她本来是帝王亲点的皇后,结果却在宫廷争斗中屈于妃位。在皇权与礼教的约束下,在乱世飘零中,她依然如寒梅傲雪,深明民族大义,公然与皇权抗争。千古一闹,妃革命成了天下奇闻。她两段婚姻,两段真情,却有着不一样的年轮。命运的鬼手,抚摸着她寂寞中的冰冷。《安徽文学》总编辑李国彬对该部小说评价说:“小说中的生活是虚构的,但必须是真实的。《开云体育娱乐ac米兰赞助商官方入口 末代皇妃文绣传》的真实不仅在于其有着生活的高度和契合感,更在于使历史有了比喻价值,有了情感的跟进性。”
徐金云,诗人、80后作家,笔名金芽,号和合斋主,安徽省合肥市人。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短篇小说《叶梅赶场》《巷子口的月光》,中篇小说《驼骡》及众多散文如《保留棱角》等。代表作有长篇移民小说《瓦屑坝》、长篇历史小说《末代皇妃•文绣传》。
文绣,一个真诚女子
——《末代皇•文绣传》序
文 | 石楠
“花开各枝,皆为绝唱。”我认为这句话对文学领域的各种风格和体裁做出了最公允的评断。事实上每个文学人都有闪光点的存在。纵古论今,盛世当前,坚持文化自信是国之风彩。而我们安徽近年来也是文才倍出。让我这般年高体虚的老辈文学人心中欣喜。所以我在想,一个终身热爱文学的人,能在暮年再见明珠璀璨,人生便也是一种圆满了。文学的世界浩瀚无垠,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光辉岁月中,文学的美与智贯穿绐终,让人敬畏。所以每一个文学人在坚毅的品格后面多有一颗谦卑的心,这让每一个人都是在一边学习一边前行。
特别一提的是,近年来我们安徽省80后青年女作家徐金云(笔名:金芽),也是具有了以上的才德。徐金云出自农家,兄妹众多,贫寒的家境没能让她上过多少学,早早辍学的她仍然热爱学习,她也从未放弃过对文学的热爱和执着追求。徐金云初涉文坛,便出手不凡,为文学世界里的浮燥和虚夸,带来了一股清新的风。她的首部作品长篇历史小说《瓦屑坝》一经面世,便得到了诸多学者的认可,以及众多移民子孙的赞许。徐金云的《瓦屑坝》也助推了,江西省瓦屑坝村移民文化及整个鄱阳湖文化的发掘和发展,在徐金云的感召下,当地正在抢救性保护相关重要文物,和筹建首个民俗文化馆。而这一切更体现了文学所最应该具备的社会价值及深远意义。因为《瓦屑坝》一书不仅具有极高的思想深度和艺术美感,还能让每一个读者从中领悟身为中华子孙的骄傲,这种绿叶对根的情怀,正如中国人自古以来对国与家的执爱。所以说文学不能只注重其华美的词藻和浅显的外在。总之文学服务社会的实际意义不能被忽视。而以上这些,青年女作家徐金云她做到了,当然也或许她正在努力做得更好。近期,她的第二部作品《末代皇妃-文绣传》脱稿了,给了我再一次惊喜.我在写作之初,就有为古今才媛立传之念,我的大部份作品写的女性。我笔下的诸多女性人物的人生道路各不相同,但她们有个共同点,就是把苦难踩在脚下,为实现各自的人生价值奋勇向前,为国家民族的兴盛,为社会的进步作出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她们的人生无不闪光。金云说她在写文绣,我却不以为然.因为我不看好这个题材,而对那个末代皇帝没有好感,这是因为我不了解文绣这个人。当她将完成的书稿一章一章读给我听后,我对文绣这个清末民初的奇女子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通过作者徐金云务实、睿意的笔触我看到了一个勇敢、聪慧,并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操的真诚女子形像。不得不说,徐金云继《瓦屑坝》之后,又再一次为文坛增添了一束光彩。她的文风承继了我国古典文学的抒情韵味,又运用了现代独特的述事风格,在跳跃腾挪间,她那别具一格的原创诗和颇具个人味道的词牌,让全文非常好地充满了连环相扣的可读性和鉴赏性。
回想我自己的青春年少,我是那样的崇拜唐诗宋词的格律和味道。还有我国四大名著的精深。那时我就在想中华民族的智慧实在太伟大了。后来即使年岁渐长,白发渐深,世界在飞速发展,我们的日常社会也在日异革新。但我还是坚持认为,中国人当有中国人的风彩,其中就包括文学。“文运如同国运”,我的理解是不管未来如何,中国人就该有中国人的神,中国人的气。而中国人写的文字,总要能体现中国人的情思与审美。徐金云的文字里蕴含了中国诗词的独特韵味.回荡着中国人的气.传递出中国人的神.已具有她独有风貌,这部书值得一读。
(作者系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委员、安徽省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安徽散文家协会名誉主席、当代十大优秀传记文学作家)
《末代皇妃•文绣传》跋
文 | 查振科
安庆和徽州各取一字而成安徽之名,这两个地方也被公认为是安徽文风最盛的代表地区。说起安庆的文化积淀如何如何,人们总是把桐城派以及一系列文化名人拿出来相标榜。其实我觉得,最要看重的是,文化基因如何深入在这一地区民众普遍的心理中,执着而又自然,仿佛与生俱来,挥之不去。言谈举止优雅,重礼节,重教育,为人处事不激烈,民俗文化浓郁,民风朴素,亲睦,等等,都是可以观察到的。除开那些以文为业的职业文人,还有,在各行各业的人中,把写诗作文作为自己的爱好,乐此不疲,却是一个庞大的群体,而其中不乏佼佼者。
近年,安庆地区出了一位80后女作家,出手便是一部长篇小说,《瓦屑坝》。写元末明初时期战乱后,人们从江西瓦屑坝向全国各处,如湖北、安徽以及安庆等地移民的故事和事件发生时期的经过。由于历年战争,中国东南部地区,包括长江流域人口锐减,明朝不得不进行全国性大规模移民,以使大量荒芜得以复耕。于是北方有了大槐树移民集散地,而南方的一个重要集散地就是瓦屑坝。这种具有史诗品格的历史内容,对于一个初出茅庐的写作者来说,似乎并未让她感到叙述捉襟见肘,无论是对于宏阔历史画面的把握,还是对五行八作人物心理的刻画描写,抑或山川风物,世情民俗,在她的笔下,一齐鲜活起来,不由你不赞叹她的驾驭语言的能力。
据石楠先生介绍,徐金云女士并未受过骄人的教育。一个农村的女孩子,做一份赖以为生的活计,在滚滚红尘中,与芸芸众生不见有何特异之处。然而,《瓦屑坝》让我们有机会得以认识这位奇女子。没有良好的教育背景,没有创作方面所谓名师指点,似乎与所谓文化平台全无因缘。就是这样,她将《瓦屑坝》无从置疑地放在了你的面前,让那些信口开河谈论文学的人们不得不谨慎起来。《瓦屑坝》面世才一年的工夫,她的第二部作品《末代皇妃》又已杀青,交送出版社。我有幸在出版之前读到这部作品。这部作品与《瓦屑坝》取材范围完全不同,从民间百姓一下子跳到了皇宫贵胄,从历史重大事件叙说,跳到了现当代真实人物的心灵解读。传主文绣乃清朝镶黄旗贵族,辛亥革命后却做了逊帝溥仪的皇妃。从文绣出生、父亲去世,家道中落、选妃入宫、爱情与宫斗、溥仪逃京与日勾结,到毅然与溥仪离婚、安于平民生活、再婚、逝世,把一个末代皇妃短短的一生写得跌宕起伏,血肉丰满。不仅写出了与这位末代皇妃所生活的那个波诡云谲的时代面影,更是写出了一个出淤泥而不染、在民族大义面前是非分明、在种种不堪的人生遭际中坚韧前行的奇特女性。仿佛作者一直跟随在她的身后,目睹了她人生轨迹的演进变化;又仿佛是她的挚友,深知她内心世界的愁苦与高洁。而对皇宫城阙的布构、京城物事的风俗似乎也是了如指掌。这部作品显示了作者愈加成熟的叙事自信。
文学应该是人类的心灵史,优秀文学应该触摸到一个时代人类精神的高度,宽度与深度。在一个享乐主义时代,泛文学大行其道,两者合谋,大有终结文学之势。然而,我依然坚信,信守文学的道义,如同徐金云以及徐金云们的努力,决不会是徒劳的。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原文化艺术出版社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