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方块字非常有意思,十分有趣,具有明显的直观性和表意性,独一无二,常常会引起人们一些奇妙的联想。比如说,汉字的“我”,除去一撇,再将中间的一横切断,就成了汉字的“找”;反过来,汉字的“找”,加上一撇,再将左右的横线连接起来,就成了汉字的“我”。若将两个字连在一起,即构成词组:“我找”或“找我”。
显然,“我”与“找”二字,前后排列顺序不同,便组成不同结构的词组。“我找”,主谓结构;“找我”,动宾结构。看似简单的位置调换,可二者内在含义却迥然不同。
纵观人的一生,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法逃脱地扮演着“我找”中主语的角色,就会发现“我”总是在不停地寻找,似乎每一个“我”都永远奔跑在熙熙攘攘的“我找”路上。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从呱呱落地,无意识地寻找母亲的体香和乳汁起,便开启了“我找”之程。儿时我们常常唱的一首儿歌:“找呀找,找呀找,找到一个好朋友…… ”可见,找到一个好朋友,一起玩耍,一起唱歌跳舞,一起快乐,是儿时一个美丽的梦,是儿时最大的寻找。直接、简单。
长大后,随着岁月的长河,与“我找”搭配的宾语渐渐地多了起来,也就是说“我找”的内容越来越丰富,范围越来越宽广:权力、财富、名誉以及爱情、健康,等等,当然还有那颠扑不破永恒不变的唯真正理——真理。
堪称名目繁杂,五光十色。
为了追寻这“我找”,每一个“我”都怀揣梦想,不辞辛劳,历经风霜,孜孜苦求。
然而,“我找”之路并不平坦,荆棘丛生。
有的“我”中途迷茫了,消沉了,甚至堕落了;有的“我”,忙活了一辈子,却一身疲惫,两手空空;有的“我”虽然果实满载,可又怅然若失,并没有所期的欢愉。
尤其是漫漫的寻求真理之路,更是艰辛坎坷,一代又一代。多少个“我”执着坚定,终其一生,却始终没有找到。有的“我”好像找到了,可经时间的洗礼,发现美其名曰的真理其实是“伪真理”,验证了“真理与谬误只有一步之遥”;当然,也有一些“我”确实幸运地找到了,然而伴随着社会的科学进步,这好不容易探究到的真理,经时光的冲刷,褪去了神秘而神圣的光泽,露出朴素的本来面目——不过是个普通常识而已。
这大概就是人生,这漫长的“我找”,几乎是每一个“我”的必由之路,无可如何,耗尽一生。虽然偶尔可能会有点小欢喜,但更多的是无奈和失意。而多少个“我”在这“我找”的屈曲长路上,不知不觉地丢失了“我”自己。
时光荏苒,终将满目金黄,或稻谷飘香,或落叶飘零。这时的“我”,也许耳边会渐渐地又响起儿时的那首歌:“找呀找,找呀找,找到一个好朋友…… ”可蓦然回首,却发现,茫茫人海,盛宴终散,能与“我”在炉火边促膝倾谈高山流水的入心知音没有几个;大部分的“我”,不得不凌寒独自举杯,可谓“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月光下,只剩下孤独的“我”自己。
“我”是谁?!这时,一个声音不由自主地会在“我”心灵深处,开始呐喊起来,深沉而凝重。
古希腊先哲说,人要认识自己。“我”认识自己吗?“我”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一句句的内心拷问,一遍遍地在“我”与“找”之间的纠结、挣扎。终于,“我找”之路,扬起了“找我”之帆。
风风雨雨,曲曲折折。在同样也崎岖不平的“找我”路途上,寻寻觅觅,砥砺前行。目的就是要将那被“我”不慎丢失的灵魂“一撇”找回来,再将那条被“我”无意间折断的心灵纽带“一横”连起来。回归一个真实而完整的“我”。毋庸置疑,“找我”是“我找”的终极目标和寻求,也是最高智慧和境界。
由此可见,“我”与“找”二字,貌似简单,却含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当然从中也彰显出中国汉字所具有的独特魅力。